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所 所長 許雪姬 教授 演講
二十幾年前的資料,花了我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整理,才把「林家花園」重新改寫,今天就把剛寫完的資料拿來跟各位分享。我相信有些東西各位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其實我覺得各位對林家花園可能比我還要熟悉,因為過去我所看的林家花園,都是還沒整建或整建中的狀況,在2005年重新開幕之後,我還沒有進去過,所以嚴格來說會比各位不熟悉,但是就過去的林家花園的歷史,我想我還可以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一些研究的經驗。
對林家花園來說,我們要先了解,這個花園到底是誰在使用?通常談到林家花園時,好像都把花園跟林家的家人分開來一樣,只是偶爾會提到而已。其實這一座園林,基本上是私人的花園,它不是一個公共的花園,這一點我想我們應該能夠了解,也就是說建造這座園林有三個作用。
第一:表現出林家非常有錢,才可以造出這麼一座園林。
第二:各位知道在一百年前的女性,是不可以隨意在路上拋頭露面的,也沒有什麼娛樂場所,所以這座園林,其實是供自己的家眷去怡情養性的地方。
第三:偌大的一個花園,當然不只是給家族們欣賞,它還有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做為社交場所,也就是當林家有重要的客人來臨時,他們會帶客人到花園去,讓他們欣賞園景,然後藉著好好的招待,來達成社交的目的。因此這園林至少具有以上這三種的作用和意義。
以前我們聽說過,板橋林家花園在宴客時,當然請的都是重要的客人,頂多一二十個人。按照秩序排位入座,然後林家為他們準備「象牙筷子」和高級的一些餐具,甚至還有扇子,扇子上按照該客人的樣子寫一首詩,等到宴散時,筷子、餐具和這首詩全部都送給該客人,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禮物,今天我們到人家家裡去做客,哪有這麼隆重啊?而當時為全台第一家的林家,他的氣派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要了解林家花園的整個場景之前,要先知道他們家人的情形,然後再回過頭來看園林和整個板橋地區、大台北地區,是怎麼樣的息息相關,我想這才是我們探討板橋林家比較正式的一個管道,而不只限於枝枝節節的去告訴人家,這是方鑑齋、這是汲古書屋、這是月波水榭、這是定靜堂等等。事實上像觀稼樓,在1907年的時候,被颱風吹倒了,要不要重建?!在當時大家都有很多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既然吹倒了,就不需要再蓋一個觀稼樓!可是;好像沒有恢復觀稼樓,整個園林就不圓滿。因為這園林對於林家有象徵性的意義,不僅僅是代表林家的園林,而且還代表著當時江南的庭園景觀,也還有台灣的一些庭園風格。林家認為漂亮的,都會把它仿置放在那裡,如飛來峰、假山石等等,就如台南的吳園,有這麼個一景,北郭園也有一個類似觀稼樓的,換句話說,這是有錢人家他們要站在觀稼樓上,看著遠處的觀音山、大屯山,看著一望無際屬於他們的田地,當成是最好的一種休閒活動。北郭園有這樣的一景,他就把它也弄進來,所以這個園林,不僅僅是代表板橋本身,還代表著當時台灣著名的園林,再加上江南的庭園,所以我想今天已把這些關係帶到了。
因為有板橋這座園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好的品質,使我們了解清朝末期、日本統治初期的板橋發展。這座園林在板橋地方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們以思考的點,在導覽的時候,可以盡情的去作深入淺出的解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提到板橋花園的主人時,過去專門研究板橋林家花園的人其實不多,但是研究板橋林家歷史的人,還是有一些。當時在台灣的日本人,一個叫做高橋彝男,一個叫做「澀澤壽三郎」。他們都曾經對板橋林家園林的每一個景,甚至整個花園做了實測,像今天印給各位的板橋林家的一些圖,就是高橋彝男當時所測繪的板橋林家三落大厝、五落大厝、白花廳,還有弼益館整個的平面圖。在日本統治時代大概以這兩個人最有名。平面圖裡面,看不到觀稼樓,是因為它在1907年就摧毀了,然後改建一個亭子,所以圖裡沒有觀稼樓。另外還有一位日本人,叫做藤島亥治郎,他本身是研究台灣建築史的,他把林家花園當成一種邸園,所謂的邸園就是有住宅加花園的部份。藤島亥治郎並沒有把台灣的建築認為是中國南方建築的末流,而是當成重要的閩南式建築,來把它記錄下來,所以在日本統治時期,至少有這一些人曾經研究過這個園林。到了戰後,研究的人也漸漸增多,以後的像李乾朗先生和夏鑄九先生等等,我想各位也可能聽過他們的演講,我也不再多說。
如果說我們要研究林家,其實有很多資料可以協助我們來瞭解當時的情形,就像過去的〝台灣日日新報〞,這報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它掌握了許多有關板橋林家花園相當多的訊息。板橋林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家族,他的知名度不僅在台灣,整個中國,在清朝、甚至日本,對板橋林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資料存在。林維源的後代林爾嘉,就是「菽莊花園」的主人,這一家人的資料,都放在廈門歷史博物館。廈門歷史博物館也叫做八角樓,是板橋林家的第三房林鶴壽去蓋的。我們要了解林家,範圍不僅限在板橋,還要跨海到中國大陸去,「林氏義莊」,我也去看過,當時林維源的墓要重新蓋,就把舊的墓都拆下來,舊的地方看到本源界,本源界就是林本源他們設置的一些界線,所以林家一些在大陸的情形,也大致能夠掌握。另外一些在日本的資料,其實有兩種,第一種是板橋林家因為太有錢,所以在分家產時,是由日本政府出面擺平的,否則各房爭奪財產非常地激烈,這些資料叫做「鈴木三郎文書」,すずき さぶろう鈴木三郎,收在「日本國會圖書館」。這一大部分都在處理板橋林家怎麼分家,他的祭祀公業怎麼來的。然後日本政府怎麼去介入讓林家很快的時間之內,把分家的事情決定下來。另外,在日本的「外交史料館」,最主要的資料是,板橋林家有一些人住在福州,還有一些人住在鼓浪嶼,住在福州的就是林衡道先生,林衡道先生的父親跟他的伯父,也就是林熊徵先生跟林熊祥先生。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行業,就是開錢莊,就是現代的銀行業還沒有興起以前的金融業很重要的地方,就叫做錢莊。這個錢莊,是林家致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林家有錢到連福建省政府都跟他們借錢,後來沒還、還不出來,所以林家就要求日本政府,把這一債務變成國民政府必須要償還的債務,從外交手段去交涉。因為當時板橋林家也算日本籍,所以日本政府出面要國民政府來償還這一大筆債務,但是到目前為止,國民政府還是沒有償還。因為國民政府已經遷到台灣了,林家諒必不敢跟政府討回這一筆錢的。所以這兩則資料,有關家產分家和借錢給福建省政府的資料,都相當多,而真正去利用這些資料的人相當有限,我想各位大概也很少去接觸這個問題。如果有機會到日本的時候,除了欣賞日本的美景外,可以到蘇聯駐日本大使館的對面的「日本外交史料館」,或者到「國會圖書館」,花點時間進去看看真正內容,可以收集到相關重要的研究資料的。
接著跟各位談的是花園的主人,第一代是林平侯,他來新莊的時候,主要是他的父親在新莊開一家私塾,...據我訪問過林衡道先生說;他們在大陸的家本來是賣油郎,也就是專門在賣油的,而林平侯的父親來台灣可以設立私塾,就知道他們不但是有商業活動,而且還讓子弟們接受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所以他們識字,可能比當時一般商人的水準還要高了些。林平侯來探視他的父親後,就在一家米商鄭谷的店家,學習經商賣米,老東家覺得這孩子相當能幹,而且很有生意的天才,極予讚賞。在林平侯提出另行創業時,也不願意埋沒他,並資助千金,讓他去開業。當時鄭谷的米業是銷售台灣島的,於是林平侯不願意跟他的東家搶生意,所以把米運到中國大陸去賣,福建本來就是一個缺少米的地方,所以他的生意很好,有時甚至賣到更遠的天津。清朝台灣的船,最遠可以到達今天的東北、營口市。那時台灣人都到東北去做生意,到營口市,再來是天津,當然最大的生意地點,還是在福建。可是只要營口、天津或東北的地方發生米荒時,台灣這些米就是非常重要的救濟物資或商品。所以林平侯是專門做把米外銷的工作,他開了米店後,沒多久就發生林爽文事件。即所謂台灣民變中間,可以說是三個主要者之一,一個是朱一貴,一個是林爽文,一個是戴潮春。林爽文事件之後,也就是經過叛亂之後,糧食一定會緊張,因為在紛亂中一切會受到破壞。而清廷幾萬兵到台灣來平亂,這些兵要吃的東西當然在台灣,所以成米的數量變少,物價波動。他懂得經營之道,因此;由賣米起家而一夜致富,遂成為當時的小富翁。
乾隆末年,老東家鄭谷欲告老還鄉。已是小富翁的「林平侯」,感念老東家當初的資助,於是拿出「千金加利」倍還,可是老東家鄭谷拒授納還。林平侯因此以買地放租,再將歲收回饋鄉里。這時,他發現買地放租而坐收租金,反而比做生意還好賺錢。從此後,他有錢就大量購買土地。
接著,他跟新竹林紹賢家...合辦申請鹽務經銷,包辦全台的鹽務專賣。當時鹽是政府的專賣,亦即民間必須取得執照才可以販賣,算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把鹽務專利賣給了辜顯榮,使辜家在台灣變成大家族,也是與鹽務總經銷商的頭銜有關。
因為外銷,必須把米運送到中國大陸去,甚至內需的「鹽」,也必需在整個島內分設據點行銷,所以涉足了航運業,從此海外貿易興隆,北到天津、上海,南至南洋。
在乾隆後期,有很多移民進來,當時還有很多土地尚未開闢,林家積極投資、購買大量的土地。據說乾、嘉年間已經可以坐收十幾萬石的稅租。一石是穀一百斤,由此可知,他已經相當地富有。當時台灣最高的文官稱為「台灣道」,是四品的官階。清朝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級最高的武官稱為「台灣鎮總兵」,正二品的官階,在台灣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清朝的官制,在新莊的地方九品官最多設到巡檢,巡檢以下沒有任何的行政措施,治安不是很好,地方的紳士一旦有錢的話,就會成為當時來台官員的眼中釘,千方百計的想從他的手裡挖點東西來,弄點、扣些雜稅放到口袋裡。不管怎麼樣,台灣離北京還是蠻遠的。所以這些文武官員多多少少都要來台灣揩油,這是不爭的事實。比如說;道光年間,台灣兵備道台叫做徐宗幹,千里迢迢來台灣做官?因為他曾經在遼東當官虧空了,所以想在台灣把它賺回來,在他的文集裡面,都有記載。其實,台灣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不具有任何吸引力,因為他們都知道台灣有很多鄉土病,如瘧疾啦,赤痢啦,還有原住民...可能會被出草等等狀況。所以把台灣當成是瘴癘之地(瘴海)。
林爽文事件時,台灣鎮總兵叫做柴大紀。其實他是相當有功勞的人,因為貪污,最後被凌遲處死。從林爽文事件,我們就可以瞭解到林家發跡的要領,林平侯為了要保護產業,所以他一定要去做官,當了官之後,台灣的地方官就不敢隨便去動他的財產。以前很多人想要當官,其實都是為了保護家產。至於服務鄉梓,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清朝政府的迴避制度,規定必須離鄉里五百里才可以當官。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不是板橋人,大概作不了板橋市長的。台灣整個三百多公里都在必須迴避的範圍內,所以台灣人絕對不可能在台灣當官。清朝統治台灣時,台灣的官全部都是外省籍的,從外省調進來的。清朝當官有兩種管道;一種是科舉考試,非常正規的管道。清朝每三年考一次,進士三年才考一次,考上了進士,書中自有黃金屋。大概平均三年才產生兩百名,事實上,這也是蠻難的路。台灣的文進士不會超過30人,甚至更少,過去台灣隸屬於福建,參加科考都以福建為籍,台灣在道光三年,才有鄭用錫第一個進士。另外一個管道,是用錢去買官,捐官非正科出身,必須先試任一年,考核後才可以正式任官,而且派駐邊區。林平侯捐官以後,第一個位置是在廣西的潯州,比較偏遠的地方。林平侯最重要的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一開始捐一個出身,也就是捐一個最起碼的身份,所以他先要用一百零八兩去捐一個監生,任何人捐官都要從這裡開始,總共大概花的五千多兩銀子。最後當了柳州府的知府,官從四品。回到台灣後,身份地位大致與台灣府知府平起平坐,階級僅次於「台灣道」和「鎮總兵」,因此;可以把自己的財產保護得很好。不可否認的,林家能夠發跡,是有他過人的地方。
林平侯有五個兒子:國棟、國仁、國華、國英以及國芳。分別有五個商號,就是「飲水本思源」,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後來,因為三房跟五房特別旺盛,所以就叫做林本源,用「林本源」作為他們家的家號跟商號,這個資料裡面說給他們的家號就叫林本源,事實上因為我們在一些契約裡面看過水記的契約,也看過飲記的契約,而不是沒有飲記跟水記,所以各位要瞭解,他有五個孩子,就以「飲水本思源」,給每一家都有一個家號,到後來因為國華跟國芳特別的有名,所以「林本源」就變成一個家號。總之;在林平侯還沒過世之前,「林本源」這個家號就已經有了。他的繼承人當然是林國華,林國華要繼承父親的家業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時正在蓋淡水城-淡水廳城,在他父親過世之後,他立刻繼承這樣的工作,如同他父親一樣,也去捐官,但是才捐了虛銜,沒有實官,因為在台灣捐繳,只有官銜,若要當實缺的官,就一定要到北京,這是真的。因此林國華就在把他父親埋葬好了之後,要去北京再捐一個實缺,想和他父親一樣去當官。可是,非常不幸,清朝的官場,父母親過世要丁憂,就是喪假,守喪期接近三年,是非常非常長的。現在連一個月都嫌長,當時是一定要守喪三年,古時候交通不方便,如果是在新疆當官,而原籍地在福建的話,從新疆趕回福建,又從福建趕到新疆,是一段很長的距離的。當時的祭祀禮節儀式,也是非常地繁複,所以前後要三年的守喪期。另外的理由,其實是利用這三年,讓捐官的人有機會上任,所以當時如果是丁憂,可以說一方面憂傷的是父母親過世,另一方面則是丟官了。這丁憂三年是沒有薪水的,剛好就是停職停薪,讓你好好地守喪。林國華為父親守了二十七個月的喪後,到北京要捐一個官時,又傳來母親在故鄉過世,還要再守喪三年。三年後,他父親的第二個太太黃夫人又過世了,最後也就放棄捐官了。所以林國華的官只有虛銜,沒有實際擔任過任何的官僚。
現在各位看到一個「聖旨碑」,原本是立在新莊,後來才遷過來的。林國華的時代,已經從大科崁遷到板橋發展,三落大厝是咸豐元年建造的。林國芳是他不同母親的弟弟,兩人相差十八歲之多。林國芳在板橋的時間並不多,嘉慶、道光年間大部分住在福建一帶,從小受到父母親的寵愛,在地方出入時,坐轎子...一般來講;正式的實任官,可以有四人抬的轎子,一般民間只能有兩人抬的轎子,而林國芳坐四人抬的轎子,旁邊還有人幫他打傘,並且帶了一堆僕役。曾經在一家旅館,跟當地的一個的官吏,發生了衝突而被官告,林國芳的行徑囂張,官府原本就想趁機修理他,因此;指責他目無法紀、為富不仁,將予定罪處分。而林國芳竟以當地的官府勒索一筆錢為由,反告對方,於是官司在檔案裡不了了之。咸豐年間,台灣漳、泉械鬥不斷,林國芳回到板橋,成為漳州人的領袖。械鬥事件,林平侯在台時,總是非常低調,他是一個生意人,經常依違在漳、泉人之間。因為,自己是漳州人,可是也不願得罪泉州人,因此身段擺在不偏不倚。到了林國華、林國芳的時代,他們變成漳州人的領袖,因為漳州人...在板橋、大安寮等地,為了保護漳州人及林家的產業,如何能不出來領導漳州人?以前訪問過林家的後代,他們認為林國芳為了收取一些保護費,這也是他們收入的一部份,於是成為漳州人的領袖。另外因為他已經收攏了漳州人,但還有很多土地是租給泉州人的。曾經為了起佃,把泉州佃人全部撤換成漳州人的佃人,這下子使事情鬧大,引起一場很大的械鬥,當然清朝政府出面平亂並逮捕了他,林國芳從小就被寵壞了,一聽到官府是來真的,當要把他送去福州審判時,就嚇死了。只活了四十八年,他的影響力,沒有林國華大。林國芳並沒有兒子,林國華把自己次子林維源過繼給他,後來林國芳的太太也收養了帳房-葉東谷的兒子林維得,因此;林維源、林維得都是螟蛉子,也就是這一房後來分產最少的原因。
談到池塘,五落大厝有個池塘,三落大厝也有個池塘。為什麼要挖池塘?知道什麼理由嗎?消防?林衡道說;因為有很多銀子要洗乾淨,收租回來的錢太髒,在這裡洗一洗。池子裡還可以養魚!有好幾種用途。另外;它也叫做「泮池」。泮就是進入泮宮,跟科舉有關係的。池子兩邊角落,設有所謂的銃樓,就是防禦系統,有槍孔…。銃樓,銃孔、銃念成ㄔㄨㄥˋ。林家第一棟蓋的是「弼益館」,第二棟蓋的是「三落大厝」,接著才蓋「五落大厝」,然後串聯花園。很可惜今天只能看到「三落大厝」跟「花園」。弼益館不見了,五落大厝也拆掉了。
「五落大厝」原來的正門,有「表門」兩個字,旁邊有一個花廳,因為種了很多花,而且建築牆都漆成白色的,所以叫做「白花廳」。林家在1853年住進三落大厝,在1855年建造板橋城,為了要保護這裡的漳州人的安全,才把這個板橋城蓋起來。高有一丈五尺,很可惜城牆在清朝修鐵路的時候,被拆掉了。鐵路原來是經過海山堡,接近新莊那邊。但是日本人來了之後,因為鐵道太過彎曲、起起伏伏,行車不順暢,所以又把整個的路線調整到板橋來,板橋因此得以發展。由於火車經過,故城牆也跟著被拆掉了,現在已看不到所謂的板橋城。
影響新莊跟板橋誰興誰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差異就在有沒有火車經過。像南部的鹽水港,到現在只知道有蜂炮,其實鐵路原來也要經過鹽水港的,可是當地的大老都反對,所以鹽水港也只能變成是一個蜂炮的場所,沒有發展的餘地。鹽水港舊稱月港,也是相當富庶的地方,現在卻不如新營。因為火車經過新營,使新營興盛起來,而鹽水也衰落了。同樣的,板橋也就興盛起來了,這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光緒元年,五落大厝開始建造,它的規模比三落大厝還大,但是整個比較起來;建材不如三落大厝精緻,三落大厝屋脊是翹脊,現在都說成燕尾,其實說翹脊比較合乎台灣民間的講法,沒有人說燕子尾的。而新大厝是馬背形的,它不用翹脊。林衡道先生叫它為「馬背」,其實在徽州地方叫做「觀音兜」,像一個女人戴一種頭帽一樣,叫做「觀音兜」。至於為何會蓋五落大厝?當然家族人口增多的需要。據林衡道先生說:因為林維源做了全台撫墾大臣,必須有一幢相當的房子,來與他的身分地位匹配,所以蓋了五落大厝。而白花廳是用來接待客人的地方,從白花廳經過迴廊,可以進入花園。
林家花園的興建,也是今天的一個重點。修建花園有三個原因;因為全台第一家進士鄭用錫的花園,叫做「北郭園」,它有「陌田觀稼」這樣的景。於是板橋林家也仿置「觀稼樓」這一景,台南吳尚新的「吳園」,有個「飛來峰」,吳家也是漳州人,飛來峰就是假山的造型。於是板橋林家也仿置「榕蔭大池」旁的假山這一景。還有新竹林占梅家的「潛園」,有一些珍奇的石頭,板橋林家也一一仿置這些景象。然後再參照「留園」,留園在清代轉到盛康的手裡,盛康是盛宣懷的父親,林家林熊徵娶了盛宣懷的女兒為妻,兩家為姻親關係。大戶之間的聯姻,在台灣是屢見不鮮的。他們都屬於淮系,也就是李鴻章派下,與劉銘傳、盛宣懷一樣的派系。盛宣懷為清代郵傳部大臣,擁有重要的漢冶萍公司,在湖北的漢口、漢陽這一帶。林家以林熊徵為代表,也大量的投資了漢冶萍公司。
入白花廳順著迴廊,就進入了花園。在角落,最右上角處(看圖…),可以看到寫一個「番人小屋」,也就是照顧園子的人住的小屋。順著迴廊,第一景是「汲古書屋」,再往裡面走,看到「方鑑齋」,繞過迴廊,到達「來青閣」,穿過「横虹臥月」,就到了「香玉簃」……。第一景就是汲古書屋,然後再進來,看圖上「ト」處的方鑑齋,在池子的上面就是方鑑齋,然後再往前面看一個最大的畫「ミ」字的地方,就是「定靜堂」,定靜堂一共156坪。而所謂的來青閣,這邊有109坪,「觀稼樓」已經被拆掉了,所以沒有畫出觀稼樓。至於剛剛講到那些假山假水,就在最北邊。
現在各位可以告訴我,園子的大門在哪裡?(現在的喔?)對啊,現在在哪裡?(應該是…這個地方)對嘛,這裡嘛!對不對。所以第一個要告訴遊客的就是,現在進來的門,跟過去的門是兩回事的,這一點一定要先說,就是要告知遊園的動線。其實遊園的動線,按照林家當時的安排,是從「白花廳」進來,然後再繞到花園的,從他們先開始建的汲古書屋、方鑑齋,這樣一路走來,到來青閣,然後到觀稼樓去看看陌田觀稼嘛,去看看大屯山、看看觀音山,最後才來到了所謂的「定靜堂」,這是花園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建築,過去很多重要的集會,都在這裡召開的,不管是詩社來吟詩作詞,或者是待會我會講的日本時代什麼日本人來這裡,「定靜堂」都是他們最重要的一個招待所。而定靜堂之後,再來當然是轉入假山假水這一帶,所以現在的遊園的方向跟以前不太一樣了,這一點是應該說明的。
第二點要說明的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子的結果?我們先從戰後的林家花園開始講起,也就是;剛剛跟各位講的,在林維源的時代,也是在劉銘傳的時代,林家基本上已經搬到今天台北的貴德街那一帶,靠近淡水河那個地帶。那麼留在這裡的都是大房、二房、四房,或者是一些家裡的管事,才住在這裡。事實上這些地方都相當地寬闊,五落大厝、三落大厝等等。這裡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屬於三落大厝,因為三落大厝等於是主廳,非常重要的主廳,現在也還是一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公業在管的,林家已經不住在這裡了。1949年,我們先從戰後講起,然後我會回過頭去講日治時代,因為戰後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跟各位做一個交代。戰後,林家的林熊徵先生,我剛講過,他在1937年就去了日本,戰後回到台灣來,第一個他要掌握華南銀行,第二個他去競選當時的台灣省參議員,還要去競選國家代表,結果都沒選上,只有選上台灣省商會最重要的理事長,後來被推選為代表去南京開會,不只是台灣的代表,是全中國的商業界的代表,開會過後,回到台灣不久,因為腦溢血而過世了。所以林熊徵先生,戰後回到台灣不到一年就過世了。整個大房,現在就轉到二房去,就是轉到林熊祥先生那裡,可是呢,非常不幸的是,林熊祥先生因為在日本統治時期的1941年時,日本人推動皇民奉公會,參加這皇民奉公會所有的人,在戰後都被視為漢奸的候選人。所以在陳儀來到台灣的1946年的二月初,就開始進行所謂台灣人的漢奸總檢舉。這個問題很大,沒時間細講,其中林熊祥先生也就被牽涉在內。日本結束統治後,台灣要變成中華民國,有一些台灣人跟日本軍官聯合起來,認為台灣不應該再歸還中國,台灣應該自己要獨立,走自己的路,這個叫做「台灣獨立事件」。這個事件,林熊祥先生被政府認為參與其間。因此在1946年的二月就被逮捕,關了一年十個月。雖然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可是他在監獄中得了盲腸炎,外出調理,倒也沒吃到太多的苦。最重要的是躲過了二二八事件,這些人預先被關,像「陳炘」也是第一階段被關,可是兩三天就被放出來,結果死在二二八事件。如果他像林熊祥一樣,關了一年十個月,或許可以躲過不幸,同樣被關還是有幸跟不幸的。所以戰後初期,林熊祥是到監獄裡頭去了。
好,我們現在講到林祖壽先生,他的兒子叫林宗賢,當了板橋鎮的鎮長。當時因為二二八事件,板橋鎮也有人起來要反抗政府,所以林宗賢先生他也被柯遠芬抓去,林家花了很多錢才把他買回來。不僅如此,林衡道先生,就是林熊祥先生的大兒子,基本上也被柯遠芬軟禁,以前林衡道先生跟我談起時,也說到;柯遠芬怎麼樣把一些年輕的女子抓到他自己家裡去、將有錢人抓來揩油…。林衡道先生,好像跟國民黨走的很近,可是我想他是滿腹辛酸的,很難講,也許當時還在戒嚴時候。而解嚴之後,他有很多疑案,已經講成很固定的疑案,很難翻案,要翻案就要靠不是林家人才好意思去翻案,我想他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不快。你看台灣一光復,他父親被關,他又被抓去揩油,你想他會發生什麼樣的一些事情?所以他趕快加入國民黨,他告訴我,真的是獲得了一張所謂的護身符。我要講這個問題,就是林家每一個人都遭殃了。然後林子畏先生,就是剛剛給各位看的這個世系表的林松壽的兒子叫林子畏。他當時設立了一個報紙,叫做《大明報》,也因為二二八事件,報紙被關了,從此他也就沒有在台灣廣大的政治圈裡活動。也就是說,在戰後,國民政府馬上給台灣第一家族,下了好幾個馬威,重要的人已經死了,然後再來就關人,然後就是二二八的時候,趁著這機會侵擾。所以整個園子,幾乎進入一種沒有管制的情況。
1949年,整個政府撤退到台灣來,我們都知道,撤退的不是一百個人,也不是一千個人,事實上前後大概有一百萬個人。各位想想看,當初台灣如果六百萬人的話,忽然間進來一百萬人,所以對台灣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衝擊。我們只是用一句話交代說,從大陸撤退來台好像就沒事了,你想想看,要多一百萬個人吃飯,政府要花多少力氣。不要說是吃,怎麼住?當時省黨部沒有地方辦公,所以就說;你林家花園這個五落大厝先借給我們省黨部辦公,先借一個月,我們到時候再來想辦法,沒想到這一個月一借就是幾十…從1949年駐進…前後二、三十年。省黨部進來辦公之後,又把眷屬也帶進來,從此這個園子就進入一個非常慌亂的時代,不斷地有人藉任何一種理由進到園子裡頭。各位,林家是私人的家產,可是他們進來之後,做了一些什麼事呢?比如說;有池子對不對?我們就可以養點鴨,增加收入對不對?然後因為住進來有將近155戶,你相信嗎?五落大厝跟整個花園,住了155戶,裡面有一千多個人;養鴨的、鑿井的、隔間的、違建的、養豬的、噴漆的、貼壁紙的,把園子弄得烏煙瘴氣。所以,在戰後初期,只要有人到林家花園來參觀,莫不搖頭,可是沒有一個人有勇氣要把這些人請出去,林家的人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們為什麼會知道這樣的事情呢?大概去年,杜聰明的女兒出了一本書,叫做《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他的女兒叫做杜淑純,就是林衡道先生已經離婚的夫人。這本「回憶錄」各位可以去找,國史館出版的,它裡面就特別寫了。在日本統治時期,杜聰明是日本教育系統出身的,可是戰後國民政府來接收台大,屬於美國教育系統的,並不採取講座教授制,造成杜聰明先生跟台大當局格格不入,而離開台大,後來到高雄去創立「高雄醫學院」。其實,他想另外設立一個醫科大學,本來選在台北,可是當時沒有地、也沒有錢,他跟女兒杜淑純說,可不可以問一下林衡道先生,他們林家那個五落大厝,那麼大的一個空間,可不可以借給我們去籌辦「瀛州」醫學院;(那時候叫做瀛州,瀛是瀛海的瀛,很難寫的那個字;就瀛州的醫學院)我們在那裡創辦學院。結果杜淑純就跟林衡道講,林衡道先生說,這怎麼可能?那裡面都是黨部的人,他嚇都嚇死了,而且還說;依照他所瞭解那些住戶的習性,將來要請他們離開,還得發一筆錢,否則絕不會走的。他說這筆錢,林家已經到這個地步,哪有這些錢再讓這些人離開呢?所以只能一年一年讓這些人佔著住。我曾在報紙上找到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有一個香港來的人,在1953年,他說他那時候就住進林家了,可是我們知道,台灣常常有颱風,有一次颱風把他的違建給吹倒了,於是他就趕快再用磚頭要蓋一個房子,這時候板橋鄉公所知道,就去把那個房子給拆了,說不可以蓋,結果他就很生氣,一家七口跑到警察局去,說他們一家七口已經沒有房子住了,政府應該怎麼打算,他們沒有不合法啊,他們沒有房子啊,那住在那裡,怎麼那麼多人都違建,為什麼只拆他那一家,以前違建比它更早就蓋了,所以沒辦法拆,現在知道他在蓋,剛好政府就去把他拆掉,不然那個園子,如果政府不實行這個措施,不斷地去蓋的話,今天恐怕連這個花園都沒有了,這個是我要跟各位講的,而且借的就是台灣省黨部,國民黨的台灣省黨部。這個書裡頭都有寫,不是我故意要說壞話什麼的。那居住的地點,當然是以五落大厝為重點,因為三落大厝林家保護的比較好,有祭祀公業在管理,而且有「公媽廳」,當然是不准外人隨便進去,而那花園裡面就很慘,各位看看我給的這張圖,裡面很多都是亭子,對不對?亭子四面都是通風的,他們就可以把亭子整個圍起來,當作公共廁所也可以,當作雞圏也可以,反正能利用的就來用。儘管他們這麼糟蹋,還是有一些景色被保留下來。所以我看了報紙,也覺得很有趣,當時還有五、六、七、八部電影在林家花園拍的,如;「桃花過渡」、「秦始皇」都在那裡拍的。在那裡拍什麼秦始皇強徵民女,然後派一堆臨時演員去那邊跑來跑去,不斷的拍攝。我記得女主角好像是焦姣,各位可能不認得了,像我這個年紀,就知道一個焦姣,王羽演的獨臂刀王的女主角那個焦姣,就是在此拍過片子。事實上;我們這樣講,戰後政府對所謂的古蹟並沒有重視,不重視的原因,並不是說沒有文化水準,而是當時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都先去發展經濟了。對這種文化事業,一定要說吃飽飯才會想到的,其實政府的施政也是一樣,現在怪罪過去的政府,也是無濟於事的,這只是當成一個事實來陳述。
1930年(昭和五年),日本人在處理台灣的古蹟時,就頒佈了一條法令,有關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等,在法條中,它前後指定了五次有關台灣很重要的史蹟,他們講「史蹟」:史蹟就是跟歷史有關連的;「名勝」:未必一定有很大的歷史淵源,但是這個名勝是眾所周知的,很出名的地方,他們也把它列入;「天然紀念物」:比如;圓山貝塚就是天然紀念物、埔里那裡的鱒魚,也是天然紀念物、岡山那邊所謂的月世界等等,這些日本人都把它列入天然紀念物,予以保存下來。他們所指定的,當然有很多是不合理的,比如說;當時佔領台灣的日本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他在台灣一共指定32個地方,全部都列為第一級的史蹟。他從鹽寮上來一路到台南,(最後死在台南)經過的地方,將史蹟分成兩本,第一本記載他走過的痕跡。第二本記載台灣本地所有這些重要,比如重要的城門、熱蘭遮城等,都列入史蹟,而受到政府的保護。可是戰後呢,因為日本政府離開了,這一套就完全沒有了。各位知道,我們的文化資產保存法要到1982年,民國71年才有文化資產保存法,那1930年到1982年中間差50年,等於是50年中是一個完全沒有管理的時代,這一點我們也不得不指點出來。其實在1948年時,有一個協會叫做「台灣風景學會」,這學會現在也沒有人研究,我也找不出它有什麼樣的資料,但是叫做「台灣風景學會」,就建議政府要指定風景區及古蹟、天然物的保護辦法。我們跟日本去對比,就知道這個台灣風景學會,其實是想把日治時代的那一套東西繼承下來,繼續保護台灣的古蹟。從「名勝」改用「風景區」,「史蹟」它用「古蹟」,所以它用風景區、古蹟、天然紀念物的保護辦法。(不是保存法)但是政府卻完全沒有處理這件事情,也就是說還沒有辦法去處理。不過這個台灣風景協會,把全台灣各地值得保護的風景區、古蹟跟天然紀念物收集起來,板橋林家花園也列在裡面。從1948年開始,就已經有人呼籲,要去保護板橋林家花園了,而民間的團體跟政府的施政,當然沒有辦法。這邊是台北縣政府,跟板橋鎮公所,這兩個是最主要的部分,但是各位知道,當時有中央又有省政府,再來才縣政府,然後才是板橋鎮公所,這樣層層下來的話,其實經費都非常有限。但是整個整建林家花園的呼聲一直不斷,比如說1955年要建什麼僑校,板橋有一個華僑先修班(以前叫做先修班);要設這個的時候,其實教育部還有報紙,都一直在呼籲說趕快整修林家花園吧,因為全台灣,吳園今年又把它整修起來,但是吳園剩下一個小小的角落,完全比不上林家花園,各位有沒有去看過吳園?下次你們應該去看一下吳園,今年台南市政府有把它稍微整修一下,但是它不到板橋花園的十分之一吧!當時,潛園、北郭園也都沒有了,現在只剩下林家花園跟吳園的一小部分,所以更引起大家堅持要把它保護下來。到了1960年代,《中華日報》一個記者,他可以說是在這個階段發第一炮,在報紙上連續寫了幾天,呼籲板橋林家應該要整建。在這年代,台灣還在接受美援,專門在台灣管美援的叫做美國安全分署的署長,叫做郝樂遜。他來到板橋林家花園,他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花園,應該要整建,可是鎮公所、縣政府都跟他說沒錢,於是他就從美援中抽出六百萬台幣,發出整建的曙光。所以從郝樂遜開始提倡要整建林家花園的時候,板橋鎮公所也開始熱絡起來,不過這種熱絡都是一下子。當郝樂遜回美國後,這件事又沒有人去管了。直到1966年,在台北有一次四級地震,板橋林家花園有一部份損毀,「月波水榭」處的一些樓梯,都倒掉了。因此引起民間更加注意。更有意思的是同樣在1966年十月,林維讓的母親姓鄭,他的墓就在板橋這附近,被洋人偷挖了,因為過去都認為有錢人家的墓,一定有很多殉葬品,所以洋人就去偷挖那個墓,後來才發現,其實是一個我們自己的人去跟他套好的,然後騙他說去挖的話,49%歸你,51%歸政府,這是政府的規定,所以他們去挖墓,結果你知道嗎?這個挖墓的消息一出現,大概當天下午就有幾千個人湧到那個墓去觀賞,去看看被挖的情形,可見板橋林家還是相當相當有魅力的。政府更是非常幽默,因為它進了一百五十五戶人家,有一千多個人,你也不能說流動,就在那邊給他就地安置,編了一個里叫做留侯里,怎麼樣把留侯里這些人請出去,1967年政府就開始編預算,然後想要去蓋房子,事實上這些人從大陸來,沒有房子住當然也很可憐,但是最後也不是只有從大陸來的人住,板橋附近的人有的為了要補償費,因為知道要搬出去,政府一定要發補償費,第二個;一定要給他一個房子嘛,不然就是,現在叫做釘子戶對不對,賴在那邊就不走,看你怎麼樣,命一條賠你,看你怎麼辦。所以政府一定要先把房子蓋好,然後給補償金,這些人才願意遷走。對不起,我希望你們沒有當時候住在留侯里的里民。所以政府開始編這樣子的預算,當然經過很多很多的折衝,事實上一直到1978年左右,整個事情才告一段落,才把留侯里所有的人都請出去。在這段期間,台北縣政府曾經出了一本書,在1969年出了一本書,叫做《林本源庭園的建築史料》,這本書應該可以跟縣政府要,即使沒有的話,也應該可以印一些資料來給大家看,這是台北縣政府最早為了板橋林家所編的一本書,就是「林本源庭園的建築史料」,不是很厚,薄薄的。好,到1970年,林柏壽 把花園捐出來,花園有的人說五千多坪,有的人說三千多坪,應該是三千多坪才對。板橋林家把花園三千多坪捐給政府,但是呢,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政府把留侯里的人,都處理結束了他才願意把這三千坪的土地給政府,要不然的話,這本來就是私產嘛,政府不能用公款去幫一個私產處理事情的,因為當時也還沒有所謂的古蹟保存法等等。「古蹟保存法」是往後的事情,所以,既然政府陸陸續續有誠意要把這些人請出去,因此;林家也準備把這三千多坪捐出來,同時再捐了一百萬做為規劃費。各位不要小看一個林家花園要整建,是要花很大的力氣的。要怎麼蓋?首先就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系漢寶德教授,他帶了他的學生來做規劃。在1973年,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做《板橋林家─調查研究及修復的計畫》。這一個調查報告,是今天給各位的資料中,包括弼益館、花廳、五落大厝、三落大厝、林家花園。他整個全部去調整,連馬路都設計過,要怎麼去處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怎麼去管制林家花園的風景線。今天我們進入林家花園,到底是去看花園?還是被那些公寓的人看?像莊生一樣,到底是蝴蝶呢?還是曉夢?你去給公寓的人看,還是你在看林家花園?就是沒有管制林家花園附近的風景線,所以把這個園子縮小在所有的西式建築中間的一個園子,看起來很不忍心,像一個老太婆還強撐著,在這些年輕人當中,然後有苟且存活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很不喜歡去看林家花園,因為那種感覺很不好,其實從剛剛在整建,我就有機會去看看殘破的園子,一直到慢慢在整建,我都有機會去看,然後看到,好,不要講太多感慨,把課趕完比較重要。
那麼東海大學的這樣一個設計呢,影響到太多人的權益。引起林家又出招了,林家說如果我們把林家花園捐出去,要把五落大厝跟白花廳當作商業建築用地,政府你答不答應?政府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啊!除非能等他要賣時,把它買下來,然後維持住,對不對?!因為那是私人的產業啊,我們都不能用現在古蹟保存的概念,去想五十年前的事喔,林家是有一大家子人,不是只有我們看到的那些出名的人而已,很多沒有出名的都還住在這裡喔。林家要把它拆掉,賣給建商來蓋公寓,所以他們馬上出招,五落大厝要拆,園子才捐給政府,政府才可以去動,才可以去整修這個園子。政府商量後,也沒辦法,就只好保存下來。那三落大厝呢,政府要不要修呢?政府當然也可以修,不過林家還有很多意見,姑且不管,第一階段已經把五落大厝排除在外,所以東海大學那個規劃,完全沒有用的。而且板橋鎮公所或台北縣政府是非常有意思,他要把整個板橋修復工程,剛剛只做了一個很簡單的規劃,居然就要把這種規劃報告,交給永固公司來執行。所謂永固公司,當時是很有名的,就是做今天的雙溪公園把那種用水泥做成竹節,然後在那個水泥上塗上綠色的那種欄杆的創始人,就是永固公司。而我們看了也覺得很有意思,不過非常聰明,因為竹子要不斷的換,對不對?用水泥的竹子頂多是補漆就好了,所以台灣現在非常流行嘛。我們中研院的河堤,也全部都是那種造型。後來一些專家學者說這怎麼得了呢?讓他們去把林家這樣做,不就等於古蹟又再破壞一次,把原來那些古蹟不是又破壞了嗎?之後才找了夏鑄九先生的團隊。夏鑄九在1978年,開始找台大土木所都市計畫研究室的人幫忙,當時還沒有都市計畫系啦,也還沒有都市計畫所,當時還是土木所。就在那個時候,我被夏鑄九抓去寫歷史研究,那時候我才剛博士班一年級,就開始做板橋林家的研究。後來呢,我們把這樣的一個研究成果,交給唐榮公司去執行,才把它整個修復過來。從1982年開始修的,你想想看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在1982年才開始修,到1987年的一月一號,花園才正式第一次開幕。當時的縣長是林豐正,省政府主席是謝東閔先生的時代。開幕了,一月一號開幕,當天下午開始,以一個月的期限,要讓台北縣的縣民分批來觀賞林家花園,之後才開放給全國的民眾參觀,入門票一張60塊錢,晚上不開放。這樣的條件,各位可知道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嗎?第一天下午就已經有很多縣民擁擠要看了,然後林豐正縣長一看不得了,這麼多人、這麼熱愛這個花園,本來下午不開放,而打算從隔天開始要開放的,結果那天下午也開放了。然後呢,他發的招待券,有些人沒有拿到,有些人、還沒有分到他那一里,就要跑來看,到最後有人甚至認為說只要拿台北縣的身份證就可以來看,不要再拿招待券嘛。參觀花園的民眾,第一天有多少人進三千坪的園子,各位猜一猜?第一天。十萬?那不就疊羅漢嗎?三千坪的園子喔。第一天湧進五萬人,第二天湧進三萬人,第三天下雨又湧進一萬人,這一下所有的週邊設備全部癱瘓,遊覽車怎麼進來?然後這附近的住戶都受不了嘛。再更嚴重的是台灣最大的奇蹟,就是攤販,全部進來了。當時整建這個房子,都沒有考慮到週邊比較重要的配套措施,如停車場啊等等,都是後來慢慢增建的。而且在整建的過程中,也有發生很多的問題,比如說第一個就是「觀稼樓」要不要重新蓋?第二個,那些門聯、匾額啊,有些已經壞掉了,要不要恢復?後來決定沒有恢復,對不對?然後顏色上漆,用什麼樣的顏色?木材要用什麼材質?我們當然知道當時建築的時候,有台灣就地取材的部分,可是有部份是從中國大陸運來的建材,那麼這些在兩岸隔絕的當時,一定要從台灣自己有的來用。花園中,大概除了「定靜堂」,據研究「定靜堂」過去是磚頭建築的外,其他都是木建造。木造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樣防雨的問題,防雨當然要塗漆啦;第二個,白蟻怎麼處理?在1987年剛剛修好之後沒有幾年,整個園子都被白蟻吃的很慘,後來還從日本找了一些技師來殺白蟻,殺了白蟻,然後在整修的時候,發現現代的技術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稜稜角角的都處理得很漂亮,而現在的一些工匠,這些部分也沒有處理好,你知道木建造,榫頭稍微差,就會漏水嘛。各位知道榫頭吧?有孔沒榫那不是竹筍的意思,是榫頭的意思。一個木字頭,一個隼的那一邊,那叫做榫頭,說有孔沒榫,不是說挖洞然後沒有竹筍,就是有孔沒榫,這個差很多。所以榫頭受到影響,整個建築物也受到影響,所以在尤清當縣長的時候,1997年決定要重新再整建一次。那一次的整建,因為園子已經開放,不可能把所有的園子都關起來,當時,將園子分成四區,一區一區整建,在整建那一區時,就不能觀賞,然後整個把它整建起來。一直到2001年八月又再次開幕。2005年,大概是15年來,加以體檢或是定期的維護,2005年完成。今天已經進入2007年,林家花園現在又有園長,有像各位這麼熱心的導覽人員,當然還有一些必要加強的措施,希望這個園子將來是會越來越好的。目前大概有多少遊客啊?一天大約多少人?大概?現在去林家花園一天可以有多少人進來?(假日跟非假日不一樣),假日多少人?平均大概幾百個人應該?350人喔?那是差不多啦,我們用三百坪去算,350應該是還可以。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整個園子的一些結構,現在多說一句就多說,少說也沒有關係,要把最重要的那一段,可能大家比較不熟的這一段整建過程先講。我們再回到大家比較空白的日治時期這一段。在日治時期,這個花園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其實,因為整個鐵路從板橋經過,使得林家花園更是成為在台北辦公的高級官僚,前來參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所以,有很多的總督、軍司令(軍司令就是總督下面的軍司令),常常到板橋來參觀。我曾把《日日新報》整個搜索了一遍,也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表,裡面刊登像霧社事件發生時的石塚英藏總督也來過,好多總督都來過。林家在日治時期,到底有沒有整修過這個園子?有!其實修過有兩次,1908年整修一次,1935年又整修過一次,這些在過去的書上都沒有記載,這一次我從研究裡面把它特別提出來。為什麼1908年會去整修呢?因為1908年是整個台灣鐵路從基隆到高雄,這一條縱貫線,包括海線,整個全部完成的一個台灣鐵路落成典禮,所以從日本來了很多的貴族,當時叫做華族,還有很多的觀光客,所以在1908年就把它開放,可以說是以這裡為非常重要的一個慶祝的重點,最重要的地點是擺在「定靜堂」,以「定靜堂」為最主要的活動中心。另外一次在1935年,1935年剛好是日本統治台灣四十週年紀念博覽會,這個博覽會最近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在博覽會之前,日本治台三十年的時候,曾經舉辦過一次共進會,共進會這個不談。在1935年的這個博覽會上,在台北的所有的展場,就是要展現出帝國在台灣統治之後的所有進步的象徵,所以在台北以今天的新公園,就是二二八和平公園為中心那一帶,總統府等等,那時候叫做總督府等等那一帶,做為當時所謂的博覽會重要的會場。而離開台北市以後,它在幾個地點,也設立一些館,讓觀眾也可以來參觀,如;在台中因為靠近溪頭,設了林業館,就是一些樹林啊,一些樹的事情;在板橋,特別設了一個板橋鄉土館,那板橋鄉土館呢,就是來展覽一些海山郡,當時板橋是屬於海山郡,海山郡地區的一些重要的物產、重要的文物,包括台北重要的文物,還有板橋本身的文物,再加上林家他們收藏的文物,這樣變成一個板橋鄉土館。今天我們看總督府出版的始政四十週年的紀念博覽會,裡面也有十頁左右在談板橋鄉土館當時的情況,當時來參觀的人,大概有12萬多人,門票好像是60錢左右。當時是由一個注意「台灣的古蹟」還有研究「台灣歷史」的日本人,叫做尾崎秀真,配合著林柏壽籌辦的。還有當時的板橋,後來升格為市…都是這些人一起努力的。因為發費要自己出,由林柏壽先捐錢出來,做一些必要的措施,那一次的展覽還算是相當的成功。有一些台灣人的日記或一些遊記裡面,都有提到板橋鄉土館。所以各位在導覽的時候,也可以加上這一段,其實這是林家花園非常光榮的一頁,可以做為博覽會的台北主會場之外的另外一個會場,而且展出了相當多重要的文物,很多畫家的畫作,甚至一些名人的印啊、圖畫啊、書法啊、都有展示。在此不多細說,將來看我的文章時,會有一些舉例,各位就應該可以瞭解。那麼林家在日本統治時期,有沒有開放林家花園,這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事實上林家是發了一些免費的入場券,讓有需要的人到他們的門房去索取,可是呢,行之沒有多久,就發現有一些人,把這些招待券收集起來,然後到板橋火車站去兜售、去賣。我想這台灣人都很聰明,本來是沒錢的,現在去賣就有錢了。所以林家一看這樣也不行,才開始決定要收費,當然收費不多,20錢左右。因為他們林家為了管理板橋林家花園,一年 大概要花掉日幣一萬塊,當時已經很多了,一個小學的老師,剛開始起薪是十二塊,你知道一萬塊多少?然後要請十幾個工人,不要說是白花廳,像亭子啊、附 近啊、月波水榭什麼等等,都需要很多的花,對不對?要按照不同的季節,栽種很多的花,所以這些人大概就是做這一些工作,他們要花錢,也因為開放給民間入園,所以受到很多的破壞,傳說有人打赤膊就躺在亭子裡面睡覺,請都請不出去,而有的人看到漂亮的花,就將整盆抱走,常常發生這樣的事件,讓林家可說是不勝其擾。
板橋林家也把台灣傳統的一些戲劇,或者是音樂的隊伍和獅團,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都在這裡展示,當時聽說藝伎最有名,有些端菜的等等,都是由藝伎來出動,在園內開了二十多桌,報紙上說這是第一次,就是戰爭後、整個接收過程以後,台灣民間跟日本政府不曾有過這樣大規模的一起坐下來吃吃飯,或者是同樂。1903年是第一次,而且是選擇在板橋林家花園。第二次呢,在兩年後1905年,這次更大,是歡迎在日俄戰爭打勝戰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這一次是一種歡迎會,全套用清朝過去的模式,比如他舉個旗,或是整個過程中讓總督坐轎子,前面的排行(不是要有一些人前行嘛),全部穿著紅衣服,有人打傘,後面還跟著台灣的文武百官,然後進入林家花園。林家花園對兒玉總督當然不敢怠慢,這次更熱鬧,有變魔術的,有煮咖啡的,還有煮扁食湯的,席開三四十桌,大家吃得很開心。所以我們不要忘記,這個園子,在日本統治時期被充分的利用,尤其在板橋的公會堂還沒成立以前,「定靜堂」等於是板橋地方的禮堂一樣,很重要的場合都在這裡召開。
最後要講一個就是,在日本治台期間,共有五個台灣人當到郡守這個位置,事實上,台灣人很少能夠當到比較高階的官。海山郡的郡守叫做李讚生,是第一個台灣人當到此高階的官,他的就職典禮,還有就職以後的歡迎會,都是在「定靜堂」舉行的。
細數著板橋林家花園的歷史,就等於去瞭解板橋的歷史,甚至也可以瞭解台北地區和板橋地區這種官員和仕紳之間交往的脈絡,從林家如何去招待、去設計,比如;像「來青閣」常常就變成咖啡店,去迎合他們開園遊會等等,這些都豐富了對過去的一些日常生活的瞭解。而更重要的是,從這個園子,也可以知道林家這個家族的盛衰起落。事實上,板橋林家最盛的時期,是在林維源的時代,林維源以後就慢慢…。因為一個家族它會不斷地分支,按照中國的傳統,勢必將財產平均分給諸子,不像日本人只給長子,所以他們可以傳很久,一種店可從明治開到現在還在開。台灣人沒有這種事,因為他分給好幾個孩子,這個孩子可能在旁邊又開了兩三家店,然後互相惡性競爭,最後全部倒閉。所以本來一份財產一百萬,然後五個孩子每個人只剩二十萬,對不對,如果這個孩子又不去賺一百萬,二十萬再分給孩子,五個孩子一個人只剩四萬,所以越分越少,富不過三代,其實意思是這樣的。一則家庭人口的增加,個人所擁有的財物,如果不再去賺的話,財產是越來越少。所以;在林維源那一代是如日中天,到了日本統治時代,他們不再是台灣第一家族,而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現在的林家大概連台灣二十大家族都排不上了。不管如何,林家還跟我們息息相關,在臧否林家的時候,還是要口中留德,因為我們是在運用人家的花園,是在利用它做為我們教育的基地,因此;在談論林家花園時,有趣的事例多講一點,不好的就少講一點,這不是要掩蓋事實,而是在傳播知識的時候,不必要的東西可以瞭解,但不是每一件事,都須要讓大家瞭解。因此;在導覽花園時,多講他們的好話,這是我的期望而已啦。
我研究歷史、講歷史的…像林熊徵先生跟日本人配合,這當然要講,可是你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若他不配合,則處境會怎麼樣?對不對?!他們是日本籍的,為日本效勞有罪嗎?只是沒想到戰後,還要換國籍嘛,如果沒有換國籍,他就一直是日本人,如此也是非常正當的。所謂幫助政府…愛國同心會,這有什麼錯?為國嘛!愛國什麼聯盟也沒錯嘛!因此;我們都要站在別人的立場,還有處在那個時代去想一想,「臧否」人很痛快,而被「臧否」的人,就會坐立難安、萬箭穿身的。希望各位在導覽時,也可以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我想我把這一個月來寫的文章,大致跟各位報告到此,不足之處,希望多多包涵,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