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之月───『桑』   陳其發  2007.04 

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以經開始就知道善用桑樹來養蠶,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桑」字,根據古文字專家研究,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和養蠶絲織有關的字彙就多達一百七十個。北方文學代表「詩經」出現篇數最多的植物是桑樹,南方文學代表「楚辭」也提到桑,可見古代南北地區桑樹的栽培十分普遍。

《禮記》月令就是規定:「季春之月」不得砍伐桑樹。兩漢時,朝廷還頒有「天下以農桑、耕織為本」的詔書,由此可見種桑養蠶是古代重要的經濟活動:蠶絲製衣、桑椹濟飢、桑材製作弓弩車具、幼枝薪材、樹皮治病。發展至目前已培育多種形態及樹型各異的桑樹,除觀賞外,枝葉、根皮、果實分別供作養蠶、藥用、食品工業及纖維工業等多種用途。

 

 

.5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塗山之女,而通之於台桑?    節錄《天問》

桑樹下產生愛情神話,最早的該是治水的大禹和塗山之女的通婚故事,其內容是說禹王因忙於治水,年過三十尚未結婚,在他巡省南土時,遇到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以後禹王又忙着治水去了,十月以後,塗山女生了禹的兒子夏啟;王逸的注和水經注都說台桑是地名,不論神話台桑在何處,總不外是桑林繁茂的地方,產生愛情神話的思想背景,青年男女在桑林幽會尋歡的事,正因為是青年男女的愛情故鄉,才有禹通塗山女於台桑的愛情神話吧?

    中國以產絲聞名於世界是因為中國的華北是桑樹的原產地,古代華北一代地質和氣候是特別適宜栽植桑樹的地方,因此在黃河流域古代文化,桑樹被認為是具有神秘咒術力量的聖樹。遠古的神話中,桑是生於東海的巨樹,此巨樹是天上十個太陽的故鄉,每天十個太陽從海中輪流經過桑樹出來,帶領這十個太陽的是他的母親羲和,這個叫羲和的女子就是帝舜的妻子。桑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能養蠶治絲以及結生桑椹的實際功能,以及桑葉摘了再生,持續不衰的實際現象,使古代人對桑樹產生了不死、再生與生殖的原始信仰,神話中的古帝殷商的伊尹及孔子的出生都有「生於空桑」的傳說,殷商的後裔宋國以桑社做為自己國土的原始母神,到了後來的傳說裏,連桑椹也成了九千年生一次的不死仙菓。

 

    7 「」

           古老被傳說為「不死仙菓」桑椹

桑數在古代又被稱為「扶桑」「博桑」「若木」,扶桑與博桑都是指海中的大木,若木「若」字的原始字形是一個披着長髮跪在地上形像,若字的起源,在字形上是說明了古代婦女以養蠶治絲為主要的工作,在神話的意義上是說桑是具有「永遠年青」的不死與再生神秘力量的聖樹。山海經說:「歐絲之野,在大跡東,有一女子跪據樹歐絲,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白仞,無枝」,這個跪據樹歐絲的女子形像正是「若」字的原始字形,這個披着長髮跪在地上女子也就是神話中的桑神,桑神是天帝的女兒,所以古代有帝女之桑的神話,主桑的桑神也就是牽牛織女神話傳說中的原始織女。

桑是古代華北文化的故鄉,東漢以後中國人以「桑梓」做為鄉里的代名詞,雖然有無數立志出鄉關的男兒,抱著「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的壯志,而去四方,但是這些滿懷桑蓬之志的冒險兒,當他們流浪到了盡頭的時後,也仍然免不了有「令我生心憶桑梓」的鄉愁。

    古代華北的桑林如同南方的雲夢,都是愛情的溫床,在林之間,在水之湄,古代的男女以純樸的感情唱出了他們的戀歌,他們純真而大膽地互相愛慕,他們敢愛,也敢恨,有歡笑也有眼淚,許多流傳民間的古代愛情傳說,就是由此構成的。可惜的是這些純樸的古代傳說,到了後來,在傳統的禮教和道德下,被任意地改變了。於是在中國文學的古典中,民間兒女逐地退出了愛情的舞台,登場的是一批風流的嫖客與多情的妓女。

    在早已經看不到「蕭蕭桑拓下,煙火漸相親」景像的現代,檢討古代桑樹下的愛情傳說,多少也總會使人產生一些文化上的懷古鄉愁吧?

桑葉

小葉桑樹俗名很多如鹽桑仔、桑樹、蠶仔葉樹、桑椹。

分佈台灣中低海拔林緣及次生林中,以及大陸、韓國、日本至印度半島;其目前使用於樹皮纖維可造紙,果可食、釀酒,葉養蠶及家畜之飼料,亦可入藥,味辛性寒,用治感冒咳嗽。

 

參考資料:楚辭植圖鑑 潘富俊 著 貓頭鷹出版

          花與花神   王孝廉 著 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台灣樹木解說(三) 呂福原 歐辰雄 呂金城 著 行政院農委員會

 

 

------------很抱歉時機錯過沒照到開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pa2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